更多分类
履带旋耕机时间: 2024-04-09 19:53:44 | 作者: 企鹅电竞HD网页版观看
机器人、无人机,在很多人眼中,这些高大上的科学技术产品,与农民种地很难扯上关系。然而,阜阳市已有部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始尝鲜,引进植保无人机用于农业生产。植保无人机正以其高效便捷的优势,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宠”,但植保无人机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及相关方面直面应对。
3月30日上午,在阜阳市农业学校的操场上,一架白色小型单旋翼无人机,在飞手操控下飞到两三米高的空中,其腹下喷洒出雾化农药,借助飞机旋翼产生的风场,均匀喷洒在地面上。
这天,一场由颍泉区农机部门和相关企业一同组织的农用无人机展示及飞手培训班,吸引了全区60多名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现场展示的两台无人机成了“明星”,大伙围了个水泄不通,不时向企业负责人询问:“价格多少?”“一次作业可喷洒多少亩?”“能给果树洒药吗?”
宁老庄镇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光雅,在现场盯着植保无人机打听了一上午,他迫切想拥有一架自己的无人机,只是看中了好几款,纠结到底该选哪一款。“今年,我在自己流转的260亩麦田里,用无人机试验了除草作业,效果还不错。”在他看来,无人机作业效率高,每天能喷洒400余亩,是传统人工无法相比的,还具有省时省力、节水节药等优点。
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近1万亩小麦的社会化服务。宁光雅盘算着,小麦“一喷三防”一亩地收费15元,用目前的轮式植保机,成本要占一半以上,而且庄稼的损失也较大。使用无人机,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这些缺点,综合成本仅在6元/亩左右。
“无人机植保能解决我们最头痛的问题,我正在和企业谈,打算买一台。”闻集镇郑洲农机合社负责人郑洲,也看中了这种新式装备。在郑洲看来,目前植保最大的麻烦就是工人难找,小麦喷药就那么几天,作业时间集中、劳动强度大,现在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特别难找到人。人工不单紧缺,成本也太高。“弄不好就亏本,现在合作社都不敢接植保的业务,今年我们只接了700多亩。”
“在农业机械化应用方面,植保机械化还是个短板。”颍泉区农机局副局长朱强国分析,目前植保基本上采用人工、轮式机械两种方式,人工植保效率低、成本高,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的地块;轮式机械只适用于矮秆作物,比如前段时间打小麦除草剂还可以,“一喷三防”时小麦长高,轮式机械一下地就会碾压作物造成损失,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损坏禾苗。
记者采访了解到,超低空飞行的植保无人机,具有高效、节约、环保、安全的优势,可有效实现人机分离、人药分离、精准喷洒,避免了农药对工人健康的伤害;而且,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30倍左右,节水90%以上,省药40%左右。
正是有了这些好处,现场展示的3CD15型油动无人机高达25万元的售价,也没有让郑洲打退堂鼓。“不怕贵,只要效率高,合作社能挣钱就划算。”郑洲说,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他迫不及待想把无人机先用起来。
当天上午,和农机部门共同组织飞手培训的企业,是无锡汉和航空技术公司在安徽的分公司安徽汉和农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一家刚落户阜阳青年电商产业园的企业。
汉和企业来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无锡汉和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架植保无人机,是中国植保无人机的开拓者和领航者。“我们在安徽设点时,也曾到其他地市考察过,最终选择阜阳,设立了安徽分公司。”安徽汉和农用机器人公司运营总监汤忠正告诉记者。
汤忠正说,阜阳是农业大市,地势平坦,适合无人机作业,植保无人机更适合大面积作业。而且,阜阳农村的土地流转率高,这里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前途广阔。基于此,汉和选择了阜阳,今年初落户阜阳青电园。
药肥喷洒,是制约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一些发达国家,农用无人机已经普遍应用;在国内,无人机植保还是近几年兴起的新事物,但发展势头很快。人力紧缺、土地有了一定的规模化,无人机广泛进入农业领域成为大势所趋。
看中阜阳农业广阔市场而落户的农用无人机企业,不仅汉和一家。2015年8月,阜阳鼎铭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和深圳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公司合作,研发出目前国内载荷最大的单旋翼植保无人机。
“无人机在阜阳是个新兴市场,但其发展速度,比我们预料中的要快。”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公司经理李怀森和记者说,“年前我们还以为,过了年还要出去做推广活动,没想到过了春节,就有客户主动找我们订购,想赶上春季农业生产。”
目前,天鹰兄弟的无人机已销售了6台,其TY787型电动无人机,满载达到17公升,一次作业可覆盖35亩,一天可喷洒400亩土地。李怀森说,已售出的6架无人机中,有政府采购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也有农机合作社购买用于喷洒药肥的。
今年,安徽天鹰兄弟公司又注册组建了植保专业合作社,计划配备1020架无人机,专业飞手2030人,并会同全国10家天鹰兄弟无人机分公司组成全国飞防联盟,为我市及省内外农业提供专业飞防植保服务。
在多家无人机企业落户的基础上,颍泉区抢抓机遇,谋划打造无人机产业基地。日前,在经过近一年的接触洽淡后,中国无人机研制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公司,将橄榄枝抛给了颍泉。近日,颍泉区政府与该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无人机生产制造、应用服务方面的合作。
尽管好处多多,但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我市应用植保无人机的数量不多。颍泉区农机局副局长朱强国和记者说,目前颍泉区只有2架植保无人机,是周棚办事处的大学生村官管海购买的。
农用无人机兴起两年来,我市使用的数量还只是两位数。是什么妨碍了无人机上天?
“与人工、轮式植保机相比,无人机有着非常明显优势,但也有一个缺点,就不可以喷施粉状药物。”宁老庄镇老雅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光雅说,小麦除草、一喷三防中既有液体药肥,也有粉状药物,无人机喷粉状药物易堵塞喷管的技术问题目前还没解决,买了无人机,却还要人工辅助。“花了20多万元,不能完成所有的作业任务,这是一个大问题。”
不仅是技术问题,从事无人机推广的业内人士认为,要培育无人机植保市场,光有一架无人直升机远远不足,购置补贴、技术培养和训练、售后维修等是农业机械推广的“标配”,缺一不可。
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学技术创新公司经理李怀森分析,目前,有四个因素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一是国家扶持政策不完善,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植保无人机购机补贴政策,贵州、河南等几个省实行了补贴措施,但安徽尚没有把植保无人机纳入购机补贴范围,购置一台植保无人机要一二十万元,加上使用、维护、维修的费用,对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二是服务滞后,专业操作人员、服务人员严重不足;三是成本比较高,核心部件依靠进口,企业在研发、制造方面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零售价居高不下;四是没形成推广合力,仅依靠企业推广力量有限。
“植保无人机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农民的接受程度不高,较高的价格也限制了植保无人机的推广。”颍泉区农机局副局长朱强国认为,植保无人机的广泛应用,需要政府的推动,包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下一步,农机部门将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把其纳入购机补贴范围。
面对农用无人机广阔的应用前景,各方正在迅速应对,为其飞进田地“引航”。“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无人机对售后的依靠非常强。”汉和农用机器人公司运营总监汤忠正和记者说,目前,汉和公司正在全国布局建设7S店,使200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都能够获得及时的维修服务,以便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农民对使用无人机的顾虑。